杜康基因”的完全解读

博主:yunmamiyunmami 2022-12-22 253 0条评论
摘要:     近期,复旦大学专家完成一项研究,发现70%的汉族人身体里都有一种“杜康基因”。所谓“杜康基因”,学名叫“乙醇脱氢酶第七亚族基因”,它的作用是解酒。有了这...

    近期,复旦大学专家完成一项研究,发现70%的汉族人身体里都有一种“杜康基因”。所谓“杜康基因”,学名叫“乙醇脱氢酶第七亚族基因”,它的作用是解酒。有了这种能解酒的“杜康基因”,是不是就意味着,汉族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喝酒呢?研究人员回答,不是,除了有乙醇脱氢酶之外,还要有另一种酶,叫乙醛脱氢酶,这两种酶联合作用,才能保证千杯不醉。但是至少有一半的汉族人,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不强,所以酒量不大。

1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
要想了解“杜康基因”,先要知道酒进入人体,经历了哪些变化。

当你感情深一口闷的时候,酒精却很少在胃里“消化”,研究发现,只有10%的酒精经胃肠、呼吸道排出,90%则在肝脏中分解代谢。酒精的化学成分是乙醇,乙醇要在肝脏中经历两轮“化学反应”,才能无害化分解掉。这两轮“化学反应”,发挥作用的是两种酶。种酶叫做乙醇脱氢酶,乙醇脱氢酶的主要职责是降解食物因发霉、变质产*的毒素,酒精正是粮食发酵过程中产*的一种“有毒物质”。乙醇首先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,被分解为乙醛。乙醛对人体有害,它甚至比乙醇的毒性更大,不仅能对身体器官造成损伤,还能让人脸红和不舒服,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喝酒“上头”、“上脸”。

而后,肝脏内另一种重要物质登场了——乙醛脱氢酶。在它的作用下,乙醛被脱掉一个氢,就成了乙酸,而乙酸就是醋酸,也可以说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食醋,乙酸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。至此,人体对酒精的过程就完成了。

2七成人有“杜康基因”
不分种族不分地域,全世界每个人体内都有乙醇脱氢酶,但在人类繁衍过程中,乙醇脱氢酶一直在变异,在世界范围内有7种变体,它们将乙醇分解成乙醛的能力有强有弱,其中,第七种变体只在东亚人体内才有,它分解乙醇的能力强,功力增加13倍。复旦大学专家命名的“杜康基因”,就是指乙醇脱氢酶的第七种变体,而它不是其他变体,也不是原始的乙醇脱氢酶。

研究发现,人具有第七种基因变体的人数很多,占到了70%以上,其中分布的地区是中原地区,中原地区汉族人群中的携带比例高达惊人的79%,在的少数民族中,比例很低,只有5%以下,而在欧洲人群中却几乎没有被发现。

通过对古人DNA的分析,科学家发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几乎不存在乙醇脱氢酶第七种基因变体,而到了距今2800年的西周,它就出现了,到了2000年前的汉代,第七种变体出现的比例变得非常高。这个基因发*变化的时间,正好与东亚人开始大量酿酒并流行饮酒的时间相吻合,也与“杜康造酒”这一历史传说的时间相吻合,而且又被的科学家所发现,因此就戏称它为“杜康基因”。传说杜康是夏朝人,“杜康造酒”的传说产*于汉代。

3喝酒“上脸” 是乙醛所致
东亚人群中有着强大的“杜康基因”,那么是不是我们在喝酒时就可以随心所欲?

专家对此予以否认。虽然70%的汉族人身体内有“杜康基因”,但这只能将酒精(乙醇)分解为乙醛,乙醛对人体也是有毒性的。要想将乙醛彻底分解为的乙酸,还需要乙醛脱氢酶,但奇怪的是,50%的东亚人群身体内的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却不够强,表现为“上脸”。

酒精分解的过程就如同一条穿越两个路口的快车道,个路口畅通无阻,第二个路口却堵得水泄不通,反而造成了乙醛聚集在体内不能被分解,产*很多负面作用,比如一喝酒就脸红、“上头”等。

酒桌上常说“红脸蛋”酒量大,其实是一种误解。乙醛具有让扩张的功能,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皮肤潮红等现象,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喝酒“上脸”。喝酒容易上脸的人身体内有的乙醇脱氢酶,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,可是乙醛脱氢酶功能却不强,导致乙醛在体内迅速蓄积而迟迟不能代谢。与酒后“面不改色”的人相比,乙醛在容易上脸的人身体内停留时间较久,毒性作用更大。

只有同时具有“杜康基因”和较强的乙醛脱氢酶的人,才算是真正的酒量大。如果说70%的人有“杜康基因”,其中又有一半的人有较强的乙醛脱氢酶,那么,善饮者在所有人中也就占到35%。

4为什么汉族人有“杜康基因”?
为什么在汉族人体内发现“杜康基因”?欧洲人体内有没有“杜康基因”?这要从农业*产与粮食酿酒说起。

汉族祖先以农业*产为主,早期人类种植的粮食能达到够吃就很不容易,很少有剩余。在夏商周,人在农业*产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粮食有了大量的富余、积累,粮食酿酒也随之出现。但是早期的酿酒工艺很粗糙,人们在利用发酵*产酒精的过程中,经常会伴*一些高浓度毒素。这使得没有检测手段和经验的古人,在饮酒时中毒死亡的悲剧时有发*。而体内含有降素基因的人在自然选择中则占据了优势,他们将这个基因遗传给了后代。“杜康基因”正是在这个时期产*的,具体来说是距今大约2800年前。

5许多民族没有“杜康基因”
为什么很多民族没有“杜康基因”,却嗜酒如命?

欧洲直到中世纪(公元5世纪至15世纪)农业都不发达,可用于酿酒的粮食很少。因此,酒精对欧洲人群中基因的选择时间短,所以欧洲人没“杜康基因”,或者说没有“乙醇脱氢酶第七变体基因”,但是他们是具有乙醇脱氢酶的。

在欧洲人中,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俄罗斯人的嗜酒,其经常饮用的伏特加酒精度数很高,很多人以为伏特加是用粮食酿造的,其实,伏特加是用马铃薯发酵蒸馏的。而马铃薯原产地在美洲大陆,15世纪以后才传到欧洲,所以俄罗斯人饮用伏特加的时间并不长,酒精对俄罗斯人基因的选择作用也不明显。

的很多少数民族,比如蒙古族等喜欢豪饮,但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过着游牧*活,也没有多余的粮食酿酒,酒精对其基因的选择作用的时间也比较短。

没有“杜康基因”,为何酒量也很大?有分析指出,俄罗斯等民族虽然没有乙醇脱氢酶的第七种变体,即杜康基因,但他们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依然可以将酒精分解代谢,一种可能的解释是,虽然他们的乙醇脱氢酶功力一般,但乙醛脱氢酶比较“给力”,因此综合来看,分解酒精的能力也表现不凡。更重要的是,俄罗斯民族往往人高马大、体形健硕,酒量与体重一般情况下呈正比关系。此外,一些民族性情豪爽奔放,又世代*活在苦寒之地,常常在漫长的冬季饮酒取暖,酒量的大小不仅与酶有关系,与体重有关系,还与心情、饮酒传统有很大关系。

其实在欧美国家,虽然许多白种人没有“杜康基因”,却也嗜酒如命,甚至产*酒精依赖,不光男人,女人也经常喝酒。这是一种*活方式,与基因关系不大。基因只管得住醉不醉,管不住喝不喝,人家要的就是一醉方休。
温馨提示:适量饮酒有益身心健康,切莫贪杯。

浮窗式百度分享代码,请勿使用文字或图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