蟋蟀品种(史上最全的蟋蟀分类大全
天才歌手葫芦
油葫芦,又名黄结,因其通体发亮,仿佛刚从油瓶里捞出来似的,鸣声如油从葫芦里倒出的声音,成虫爱吃各种油料植物,如花*、大豆、芝麻等,故名“油葫芦”。这种昆虫属于直翅目蟋蟀科。体长20-30毫米,宽6-8毫米,触角为褐色,长20-30毫米。其颜色有黑褐色、棕褐色等,有光泽、有光泽。头部为黑色,圆形,面部为黄褐色。从后脑勺看,两根触角呈“八”字形,天线窝四周黑色。前胸和后板为深褐色,两侧对称的浅色斑纹,侧板下半部为浅色。前翅背面棕色有光泽,侧面黄色。尾巴很长,可以超过后脚大腿关节,颜色也比较浅。雌虫的产卵瓣是直的,比后脚的大腿关节长。
世界上第一只蟋蟀
俗称蛐蛐,古代又叫促织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虫”。它们是昆虫中的田野歌手,因为它们的歌声委婉动听,属于昆虫纲直翅目家族。蟋蟀不仅擅长唱歌,而且更喜欢打架,所以公鸡打蟋蟀的故事流传至今。蟋蟀,又名蛐蛐,中国斗蟋蟀,被古人称为“促织”或“咬甲虫”,是秋季鸣禽的代表种类。这种昆虫的雄性昆虫善于战斗。中国人自古就喜欢看它打架,所以叫“斗蟋蟀”“将军”。它不仅攻击性强,而且善于跳跃和歌唱,因此成为历代广受欢迎的观赏昆虫。这种昆虫是棕色的,有长长的触角。大后脚,擅长跳跃。雄性体长20 ~ 25毫米,有两条尾巴,俗称“二尾”。雌虫有四条尾巴,两条长,两条短,中间有产卵管。蟋蟀的头是黑色的,有反光,上面有橙色的条纹。雄性的前肢和腹端一样长,大多数个体没有后翅,少数雄性有后翅,能飞。雄虫的发音镜略呈长方形,鸣声洪亮。音节对称,略微发音。发音时,两个前翅直立,因摩擦而发出“吱吱”声,可连续歌唱。这种昆虫不仅叫声悦耳,而且具有攻击性习性,因此被人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观赏昆虫。屡战屡胜的蟋蟀往往能被炒到极高的价值。
蛐蛐又名巨蛐蛐、蟋蟀之王、花*蛐蛐,属于直翅目蟋蟀。因体型较大,在众多种类的蟋蟀中居首位,得此名;因其对花*等农作物的危害,也被称为“花*蛔虫”。这种昆虫又大又壮,体长35-45毫米,宽12-14毫米,触须40-50毫米。全身红色或黄色,背板上颜色最深,接近黑色,腹部浅黄褐色。头大,半圆形,有三个并列的单眼,中眼,半圆形。前胸和后板特别宽,呈鼓形,表面有明显的刻点。它的前后翅很发达,长度超过腹端。尾翼末端折叠成胡须状,末端不超过尾部。大蟋蟀的发音镜很小,呈长方形。后肢特别强壮发达,擅长跳跃。胫腓骨关节上有两排刺,每排4~5根。雌虫产卵管为管状,长5~6 mm。
石棺头蟋蟀,又称石棺头蟋蟀、小石棺头蟋蟀、小头蝇,属于摇蚊科。机身长度12 ~ 16mm,大小不一,机身宽度一般5mm,天线长度20mm左右。这种昆虫的身体呈黑褐色,雄性头部向前突出,前缘呈圆弧形,后缘略扁。腹侧表面有一个近似圆形的黄斑,从头顶向胸背部和胸部倾斜,有6条黄色短纵条纹。脸宽,平,明显倾斜。石棺头蟋蟀的口器呈黄褐色,前翅发达,后翅发达或退化。前腿和中腿细,有大小不一的黑点;后腿粗、宽、长大,特别有力。尾部向两侧分叉,约为体长的1/3,末端尖。该虫有一定的趋光性,后翅发达的个体有时会飞起扑向灯光。
长颚蟋蟀又名猴脸蟋蟀、皱皮蟋蟀、白僧、小斜眼、老米口,属于直翅目蟋蟀。9)雄虫的上颌尖牙明显拉长,面部中央平坦,形成一个平坦的三角形区域。从侧面看,它的脸是斜的或微凹的,酷似猴脸,故名“猴脸蛐蛐”。因为它的大颚比胸部还长,所以得名“长颚蛐蛐”。它的脸是凹进去的,像个胡桃夹子,所以有“胡桃夹子”的名字。长颚蟋蟀都是黑色和棕色的,形状与蟋蟀非常相似。体长12 ~ 15mm,触须较长,约25mm。体表有微毛,背部有六条黄色纵条纹,前胸和后板浅褐色,四肢有黑色斑点。雄性前翅发达,可覆盖腹端。它的发音镜是长方形的,里面有一条横脉把发音镜分成两段。它的唱腔声音独特,一个音“句-句-句”,三个音,一个停顿。第一声与第二声、第三声之间的音程长,后两声之间的音程短。雌性产卵管长约10毫米,以卵在土中越冬。它的前翅比腹部的一半还长,后翅和雄性的差不多。
双斑蟋蟀又名乌龙、赤龙子、画镜、花镜、黄头颈,是典型的蟋蟀昆虫。因其雄性前翅基部有一圆形斑蝥,故名“二斑蟋蟀”。这只蟋蟀又大又壮。体长2.2~2.8厘米,通体光滑有光泽。头部饱满圆润。前胸和后板略隆起,所有部为黑色,而边缘略呈黄褐色,前翅略呈黑色和红褐色。雄虫的前翅宽,超过腹端,后翅发达。翅膀必须像胡须一样,超出尾巴和前翼。雌虫比雄虫略大,产卵瓣直,略长于后足大腿关节端,尖而长,像拖着一把尖刀。
作者:yunmami本文地址:http://yunmami.net/yun/31831.html发布于 2023-10-17
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孕宝儿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